星期三, 10月 24, 2007
The Alchemist
花了幾日的時間,看完了Paul Coelho的短篇小說The Alchemist。因為之前身邊有些朋友提過,說這本書寫得不錯,我才對The Alchemist這書名有了印象。後來,碰巧某大書店減價速銷,我便順道買了下來。算我孤陋寡聞了,還以為作者只是芸芸美國流行小說作家之一,原來paul coelho已經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巴西藉暢銷作家,甚至被看為穿梭於國際社交舞台的罕有文化現象。真是,見笑見笑。
The Alchemist是他的成名作。這本只有數百頁的小書,由最初沉於書海無人問津,到後來漸漸越賣越多,甚至成為巴西史上最暢銷的小說,本身已經是一個傳奇。現在,此書已被翻譯成五十多種語言,在全球百多個地方延續這個神話。台灣的譯版名為《牧羊少年奇幻旅程》。那怪不得我之前逛書店總是看到《牧羊少年奇幻旅程》,而不是《煉金術士》(Alchemist)。中文翻譯連書名都改了。
The Alchemist講的不是有關煉金術士。鍊金術士的角色,在故事裡頂多是主要配角,而且是在故事後半多出現。中文版的翻譯(這種程度的翻譯,應該算是修改了),這次似乎是對的了,至少也比原作的名字切合主題。故事是講述一個西班牙牧羊少年尋找埃及寶藏的旅程。途中他遇過很多奇人奇事,也面對過很多艱難的抉擇,但最終也能排除萬難,獲得寶藏。隨著故事的發展,讀者都很容易看到故事的本質並不在於刺激的奇幻歷險,而是有關一個人如何去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夢想。說到這裡,我連自己也不禁失笑了,這種老套到無可復加的小說橋段,竟然成為世界暢銷書?
當然,雖則我覺得此書其實只是不過不失,但其中迷人之處,我還能理解。第一,文字十分親近易懂,沒有賣弄甚麼華麗修辭,也沒有迫人嚥下龐大繁複的世界觀。難怪有評論指此書可媲美經典作品《小王子》,是一家大小都能輕鬆閱讀的啓發心靈讀物。第二,此書裡面有不少精彩的片字斷句,相信隨手拈來,可能很多人都已經會覺得終生受用了。在此不詳引。第三,此書的語言和內容到處都充滿神秘色彩。這或許是最能夠反映此書不同於同類作品的地方。對於牧羊少年來說,天地萬物,一花一草,都是來自神的啓示,指向通往終點的路標。他追隨夢想的勇氣和信心,並不單只是來自個人,更是來自外身的一切。當他肯定自己的夢想時,他同時相信整個世界都肯定他的夢想。因此,牧羊少年所表代的,並不是一個任性自私的人,不顧一切地去為個人目的奮鬥。反而,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,他亦理解了愛,理解了自然,理解了命運。這種觀點,似乎和作者那種泛神論傾向有密切關係呢。他作為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作者,靈性的表述風格成為了他的筆跡。
如果要挑剔的話,倒也有一些地方可以說說。首先,亦是最嚴重的,就是主旨太過陳腔濫調。這似乎是流行小說的通病,也不是只關乎此書作者了。其次,雖然我頗為欣賞作者將個人追尋與自然種種關連起來,但在我看來,有點不夠徹底。例如書中不斷強調在萬物都有著靈魂,都有著啓示,可是一路讀來的時候,這種神秘感都略欠描寫,整體氣氛失色了不少。直到尾聲,在牧羊少年為了要變身成為狂風而與自然萬物對話的時候,才挽回一些張力。再者,我想就是情節的起伏變化不夠強烈。若與《小王子》或《愛麗絲夢想仙境》相比,The Alchemist立時會被感到就是欠缺那麼一點的想像力,所謂的「奇情」其實在書本的世界裡也不算得怎麼「奇情」了。最後一點,就是書裡的人物都比較沒個性,每個角色都好像差不多(除了那個鍊金術士和老皇帝之外)。
The Alchemist的知名度甚至使其成為了一些公司定為員工必看的書本(傳聞)。可是,與其停留在paul coelho這本暢銷書之外,我反而比較有興趣去看一下他其他的作品。例如Eleven Minutes,講述宗教與性之間的關係。至少,從主題去看,的確比The Alchemist來得深刻。作為消閒讀物,The Alchemist十分夠資格佔去你書櫃的一個位置。但作為一本小說,卻還欠一些東西,使其成為經典。
p.s. 不公平的比較:如果the alchemist有100分的話,余華的《活著》一定有200分,或者更多﹗(臨尾執佢一劑﹗哈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