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5月 13, 2007

浮世繪

一直以來,我對日本浮世繪(UKIYO-E)的印象,都不外乎是一堆噁心的色情圖畫。與中國古時的春宮圖比較,浮世繪甚至更露骨和變態:刻意誇張的性器刻畫、意識淫穢的特殊性辟,通通都可以浮世繪中找到。浮世,源自佛家語,可以泛指華麗卻虛幻的世界。浮世繪則無非是指盡情表現「人生苦短,及時行樂」的放縱情景。如此負面的印象,在昨晚便因為一本書而被打消殆盡了。

一年多前買了一本名叫《浮世狂歡浮世繪》的書,是簡介浮世繪這種日本傳統畫的小書。固然,浮世繪有不少作品都的的確確是描繪浮世的種種,然而,若我們只從這個角度去評定浮世繪,便很容易錯過了很多東西。浮世繪很多作品在民間廣泛流傳,成為人民閒時拈來欣賞的藝術品。可是,其時的藝術地位似乎未得到合理的推崇。及後,當浮世繪作品很多被用作陶瓷的包裝紙而被荷蘭人發現,世界對浮世繪的藝術地位才予以肯定。浮世繪的作品深刻地影響了西方盛極一時的印象派(impressionism)。

在浮世繪興盛的二百年間(十七至十九世紀),要數最有名的畫家,不能不算葛飾北齋。自稱「畫狂人」的他,作品裡雖然仍有美人、演員的描繪,可是更多出現的是浪、山、小橋、瀑布等景物。其代表作之一《富獄三十六景》,便是描繪富士山風景的名作。葛飾的畫,甚至於整個浮世繪的風格,都明顯地與一味追求生硬寫實的攝影技術分開。畫作裡的浪、雲、橋、人物等,層次感和立體感都並不突出,初看時總覺得是那時代的畫功差勁,以致才畫出一幅又一幅的平面圖。一再細看之後,方知其中奧妙。

《富獄三十六景》裡其中一幅享負盛名的,便是《神奈川沖浪裡》。畫裡雖無非只有激起的浪花,可是浪花捲曲多變的線條,捕捉了箇中大自然神秘莫測卻又優美動人之處。線條。對,就是線條,使得葛飾所畫的浪、雲、風、橋等景物在線條上非常突出。曾經更有說梵高名作《星夜》裡捲曲的夜空便來源於《神奈川沖浪裡》。(是否來源不太肯定,可以肯定的是兩幅名作有異同工之妙。)這種強調線條的描繪,偏偏就是在幾近平面的圖畫中得到完美的表現。無論攝影技術如何發達,始終不及浮世繪對線條的刻劃。






p.s 現在blue way一系列牛仔褲上的圖案,便是類似浮世繪的畫風。